33/42
澄问:『《学》、《庸》同异。』
先生曰:『子思括《大学》一书之义为《中庸》首章 。』
子思:名伋(前四八三至前四〇二),字子思,伯鱼之子,孔子之孙。陆澄问:“《大学》、《中庸》有何同异?”
阳明说:“子思是把《大学》全书的主旨概括为《中庸》第一章。”
34/43
问:『孔子正名 ,先儒说「上告天子,下告方伯,废辄立郢」 2 。此意如何?』
先生曰:『恐难如此。岂有一人致敬尽礼,待我而为政,我就先去废他,岂人情天理?孔子既肯与辄为政,必已是他能倾心委国而听。圣人盛德至诚,必已感化辄,使知无父之不可以为人,必将痛哭奔走,往迎其父。父子之爱本于天性,辄能悔痛真切如此,蒯聩岂不感动底豫?蒯聩既还,辄乃致国请戮。聩已见化于子,又有夫子至诚调和其间,当亦决不肯受,仍以命辄。群臣百姓又必欲得辄为君,辄乃自暴其罪恶,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而必欲致国于父。聩与群臣百姓亦皆表辄悔悟仁孝之美,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必欲得辄而为之君。于是集命于辄,使之复君国。辄不得已,乃如后世上皇故事 3 ,率群臣百姓尊聩为太公,备物致养,而始退复其位焉。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一举而可为政于天下矣。孔子正名,或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