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肥胖的起因固然有其遗传的因素,但是膳食热量收支不平衡,总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是最重要的因素,而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迄今为止,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吃的蛋白质多可使血压下降。1995年发表的我国西南彝族人群的研究表明,在调整了年龄、体重指数、酒精、尿钠、总热量等因素后,总蛋白质摄入量增高39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3.55毫米汞柱及2.16毫米汞柱,由此可知提高人群中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对血压有保护作用。我国南方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低于北方及西北、西南地区,除食盐较低外,也许与进食鱼虾等优质蛋白质较多有一定关系。 高钠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指出膳食中的钾、钙、镁等与钠盐之间有相互作用,有的相互促进使血压升高,有的相互拮抗,使血压下降。研究指出低钾、低钙可以加重钠盐对血压的不良影响。膳食中钠钾比值每增加1,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9毫米汞柱和1.6毫米汞柱。膳食中的钙降低时可以加重钠的升压作用,而钙则有保护作用。钙的摄入量往往又与钾、镁摄入量相关,低钙时往往伴有低钾、低镁。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提高钙摄入量可以对抗钠盐的升压作用,已取得共识。并将“保持足量的钙、镁摄入量”列入了美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澳大利亚高血压多项危险因素干预试验及我国的资料均表明,纤维素摄入量与血压呈明显的负相关。 中国传统膳食的特点是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摄入蛋白,特别是优质的动物蛋白较少,摄入的盐较高而钾、钙、镁及纤维素偏少。由于我们吃的不是单个的营养素,而是富含多种营养素的食物,因此整个膳食类型对血压的影响是较为复杂的问题。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传统膳食低脂肪,较高的纤维素有利于预防高血压;但其低动物性食物、较低的水果、蔬菜及奶类,形成高钠、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优质蛋白质)的特点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