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先生说“孟子的不动心与告子的不动心差别只在毫厘之间告
【译文】先生说:“孟子的不动心与告子的不动心,差别只在毫厘之间。告子只是在不动心上用功夫,孟子却直接从这个心原本不动的地方去知晓。心之本体原本是不动的,只因为所做的不合道义,因而动了。孟子不讨论心是动还是不动,只是主张积聚日常的正义感,所做的没有不符合正义的,这个心自然就没有运动之处。而告子则只是要求自己的心不动,这就是人为地束缚住这个心,反而将它生生不息的根阻碍了。这不仅没有好处,而且损害了它。孟子‘集义’的功夫,自然把心培育得充实,没有气馁和抱歉,自然来去自如,生机勃勃,这就是‘浩然之气’。”
【13】又曰:“告子病源,从‘性无善无不善’上见来。性无善无不善,虽如此说亦无大差。但告子执定看了,便有个无善无不善的性在内。有善有恶又在物感上看,便有个物在外。却做两边看了,便会差。无善无不善,性原是如此,悟得及时,只此一句便尽了,更无有内外之间。告子见一个性在内,见一个物在外,便见他于性有未透彻处。”
【译文】先生又说:“告子的病根是从性无善无不善上体现出来的。性无善无不善,虽然这样讲也没有什么大毛病,但告子执着去看,就有个无善无不善的性夹在心内。有善有恶,又从外物的感受来看,就有个物在心外。这就分成两边来看了,就会出错。无善无不善,性原来就是这样的。领悟得到时,只要这一句就说尽了,再没有内外之间。告子看见有一个性在内,又看见一个物在外,就可见他对于性还有了解不透彻的地方。”
【14】朱本思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先生曰:“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
【译文】朱本思问:“人有心灵,才有良知。像草木瓦石之类的事物,也有良知吗?”先生说:“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如果草木瓦石没有人的良知,那么就不是人类生活世界中的草木瓦石了。哪岂止草木瓦石是这样?天地如果没有人的良知,也不是人类生活世界中的天地了。天地万物和人,原本就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中最灵敏精粹的地方,就是人心这点聪明灵慧。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和人类原本就是一个整体。所以五谷禽兽之类,都可以供养人类;而药物砭石之类,都可以治疗疾病。就是因为同源于一气,所以能够相通。”
朱本思,名得之,号近斋,江苏靖江人。
【15】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译文】先生游览南镇,一个朋友指着岩石中开花的树说:“您说天下没有心灵之外的事物,像这一树花,长在深山中,自开自落,和我们的心灵又有什么关系呢?”先生说:“你没有看到这些花时,这些花和你的心灵同处在沉寂的状态;你来此看到这些花时,这些花的颜色顿时彰显出来。由此可知,这些花并不在你的心灵之外。”
【16】问:“大人与物同体,如何《大学》又说个厚薄?”先生曰:“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偏要薄手足?其道理合如此。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把草木去养禽兽,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至亲与路人同是爱的,如箪食豆羹,得则生,不得则死,不能两全,宁救至亲,不救路人,心又忍得。这是道理合该如此。及至吾身与至亲,更不得分别彼此厚薄。盖以仁民爱物,皆从此出;此处可忍,更无所不忍矣。《大学》所谓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踰越,此便谓之义;顺这个条理,便谓之礼;知此条理,便谓之智;终始是这个条理,便谓之信。”
【译文】问:“圣人和万物同为一体,为什么《大学》又说‘厚薄’呢?”先生说:“只是因为道理本来就有厚薄。比如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拿手脚去保护头和眼睛,难道是故意要轻视手脚?道理本该如此。禽兽与草木都是我们喜爱的,拿草木去喂养禽兽,又怎么忍心呢?人和禽兽都是我们喜爱的,宰杀禽兽去奉养父母、供奉祭祀、招待宾客,又怎么忍心呢?至亲的人和过路人都是我们喜爱的,如果只有一碗饭,一杯豆汁,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死去,这点食物不能同时救活两个人,宁可去救至亲的人而不救过路人,又怎么忍心呢?这是道理应当如此。至于我们自身和至亲的人,更不能分个彼此厚薄。大概‘仁民爱物’的心,都根源于此。这种地方可以忍心,就没有不能忍心的地方了。《大学》所说的‘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道理,不能逾越,这就叫做‘义’;遵循这个道理,就叫做‘礼’;懂得这个道理,叫做‘智’;始终坚守这个道理,就叫做‘信’。”
语出《大学》:“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意为修身这个根本问题没有做好却想要治理天下国家是不可能的,应当用功的根本问题却忽略了,而不应当花大力气的枝节问题却格外重视,这样做却希望得到好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17】又曰:“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译文】先生又说:“眼睛没有本体,以万物的颜色为本体;耳朵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声音为本体;鼻子没有本体,以万物的气味为本体;嘴巴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味道为本体。人的心没有本体,以感应天地万物做出的是非判断为本体。”
【18】问“夭寿不贰”。先生曰:“学问功夫,于一切声利嗜好,俱能脱落殆尽,尚有一种生死念头毫发挂带,便于全体有未融释处。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译文】有人请教“夭寿不贰”。先生说:“做学问的工夫,在于能够彻底清除一切名利、嗜好,但如果还有稍许生死之念缠绕心头,那么对于本体的理解就不能释然通透。人的生死念头原本是生来与俱的,所以不容易清除。如果对生死都看得透,良知本体才能畅通无阻地发挥作用,这才是尽性至命。”
- 容易出轨的女性面相特征[图]
- . 见《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三引《耆旧续闻》马令《南唐[图]
- 二八十六人将十六位舞者分列两厢奏乐起舞 郑[图]
- 觺觺尖锐敦脄背肉肥厚脄背肉敦肥厚血拇染血的指爪跑得快的样子参[图]
- 高士廉名俭以字显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高士廉对李世[图]
- 戴公者见林法师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也已积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图]
- 梁伯益后裔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封于秦为秦开国始祖传到秦仲时周[图]
- 冀希冀峻茂茂盛刈收割虽即使何伤何妨芜秽变成荒芜变质竞进争谋官[图]
- 节欲以驱二竖修身以屈三彭安贫以听五鬼息机以弭六贼二竖疾病语出[图]
- 无家没有家室低洼地上长羊桃花儿盛开光彩耀鲜嫩润泽长势好羡慕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