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的总结性著作是他一生学问最精华部分的结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的总结性著作,是他一生学问最精华部分的结晶,其中每一条在他看来都是有寓意、有心得、值得记或他人所未知、未记的,尽管有些条目也许在后人看来本是不必记或不应记的。元代大德九年(1305)东山书院刊刻的本子(今有文物出版社1975年影印本),有当时学者陈仁子的序言,说此书“辨讹正谬,纂录详核,闻未闻,见未见,融之可以润笔端,采之可以裨信史”。这当然不是说书中就没有错误,除了有些知识性的问题会有争议外,沈括对个别史实的记忆也是不真的,所记或不免有偏差,但这只是枝节问题,不妨害全书的整体价值。按胡道静先生的划分,全书(包括《补》、《续》在内)共有609条,量并不大,但因沈括的学问太博太专,所以有些条目不太好读。学者的研究和利用可以各从专门,一般读者则仍可把它当作传统所称的文史著作或知识性书籍来读,而不必过分求解书中的专深部分,特别是不要因为现在常称此书是自然科学史上的名著,就忽视占全书大部分篇幅的社会科学内容。古人学问虽也分类,而注重综合,在今也应尝试用古人的思维读古书,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古文化。
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个小册子只是个普及性的选本,不能展示《笔谈》的全貌,是个遗憾。不过所选各条都是原文,不加删节。《笔谈》的知识性很强,涉及面很广,作者的文笔又极洗练,且有不少唐宋习用语,今日已很陌生,一般辞书也查不到。要注译这样的作品是很难的,非联合各方面的专家难以做得好。尽管如此,这里对各条文字仍不加删节,个别实在注不出者宁可付缺,或提出可能的意见或疑问,也不避难节去。选条是有倾向性的,一些过于专深的门类,特别是乐律、天文历算、音韵学、药物学几类选得较少,这也不是因为难注,而是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问题。艺文部分选得也不多,这是由于相关内容有共通性,每卷选几条表示一些类型就可以了。关于阴阳五行及传统术数的条目,以及所谓“神奇”、“异事”的条目,凡是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迷信色彩的,均不入选。“权智”多用兵故事,也只择其一二。《补笔谈》和《续笔谈》所选也是示例的性质,且不再分门类。这些当然都是因为篇幅问题,不是说原书内容有高下尊卑之分。如是,凡得218条,约占全书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强。这样做难免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但仍不妨借以领略原书的基本风貌。
选目原文主要依据胡道静先生的《梦溪笔谈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同时参考了元大德本的影印本,个别字词和标点有改动,并于紧要处作了说明。注释和译文都力求简明,不足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与原文不同的是,本书的选目都添加了小标题,这是原书所没有的。原书只是各卷有标题,如“故事”、“辨证”等,凡有十七门(类),分为二十六卷;每门之下则一条一条记下去,都不用小标题。现在为阅读和检查的方便,权且对所有选条(不论条幅长短)都加了一个标题。这些小标题是译注者拟定的,不一定很准确,而且这做法也不大符合严格的古籍整理的通则,此亦请读者体谅。此外,也为便于理解,译注者还在各门类的标题下加了一段简要的题解,而同一门类分为两卷或三卷者则不重复提示。
张富祥
年10月
————————————————————
关于沈括的生卒年,目前还有争议,这里采用的是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中的考证结果。另一种看法较此迟两年,即公元1033—1097年。
李约:字存博,唐德宗初年宰相李勉之子。元和中曾为兵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性清洁寡欲,一生不近粉黛。博古探奇,多蓄古今器玩、怪石、法书名画,与雅士清谈终日,弹琴煮茗,略不及尘事。
目录
前言
故事 卷一 郊庙册文
翰林之称
学士宣召